商铺名称:厦门兴锐嘉进出口有限公司
联系人:刘锦玉(小姐)
联系手机:
固定电话:
企业邮箱:3005393110@qq.com
联系地址:厦门市思明区吕岭路1733号创想中心20楼
邮编:361000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勒克斯之家上看到的,谢谢!
分布式能源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需要
为了应对未来能源电力发展的形势,世界许多国家制定了建设智能电网的规划与蓝图。在美国、欧洲和日本,发展智能电网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和实实在在的市场,这就是从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逐步发展起来的分布式能源系统。
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是以“坚强、自愈、兼容、经济、集成和优化”为主要的发展方向。“坚强、自愈”主要是从集中式供电系统自身着手,通过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手段的运用来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实现电力传输效率的提升。而“兼容、经济、集成和优化”则需要将电网从一个有限封闭系统逐渐转变为一个安全开放系统,允许更多分布式、间歇式电力的接入、实现需求侧、供应侧数据的互通和反馈,提高全网的经济、技术、环境效率。
智能电网是高度信息化的下一代电网,是一个集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分布式发电技术等众多发展趋势为一体的未来电网发展重要方式。智能电网相较传统电网的优点在于可以针对网络中的各供电节点进行实时的电力调节,对于现在大力提倡并推广的分布式能源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规模化分布式能源电力的安全高效利用是智能电网建设的核心内容与基本目标。
微电网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为可再生能源多点分散接入配电网提供技术支撑,可以实现中低压层面上分布式电源的灵活、高效应用,解决分布式电源并网运行问题,提高分布式能源的利用率。随着分布式能源快速发展,接入管理政策和电网升级改造不断发力,将给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设备市场带来发展良机。
分布式电源发展需要调动用户的积极性
目前,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的以光伏发电为代表的分布式发电的政策,上海市也相应地在光伏、燃气等领域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方案与相关政策。但目前,要推动分布式发电的发展,关键是要调动用户与企业的积极性,一方面,要积极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形成一个完善的分布式发电的商业模式,包括光伏发电项目目前存在的融资困难,居民屋顶光伏利用方面物业与业主之间如何协调,同一供电区域内用户之间自发自用如何协调等问题,都需要深入研究予以解决;另一方面,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用户,能否在补贴政策、管理方式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与细分,如东西部地区光照资源条件差别较大,所以适用于各地的光伏发电模式也不一样——西部地区比较适合发展大型商业性光伏发电站,而东部地区则更适合发展小型分布式光伏发电站。
最后,分布式发电接入对电网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在目前分布式发电占比极小的情况下,这方面问题尚不突出,但一旦大量的风电、光伏等间歇式分布式能源接入配电网,将对配电网的调度、运行、维护等带来极大的影响,这方面在国外部分发达国家已有体现。如德国2012年风电光伏与生物质能发电量已超过总发电量的1/4,风电光伏最大出力已经占到总负荷的一半,给电网调度运行带来了很大的问题,这方面需要未雨绸缪,加大研究力度,并指导分布式发电的科学、可持续的发展。
城市的新能源规划要有区域特色
发展有区域特色的分布式发电模式,发挥各类资金的作用,政府要对城市的新能源发展做出创新性规划,我有以下几条建议:
1.中国区域太大,南北东西发展水平、资源禀赋、支付能力不均衡,各地区要有自己的新能源发展规划。
2.上海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要有在新能源应用引.领全国的心态,敢于作为,目标向德国、美国加州看齐。
3.上海的光伏产业有一定规模,新应用模式的探索可以推进上海光伏产业链的应用。
4.上海年投入2亿元的补贴就可以支撑1GW的装机,带动100亿的投入。
5.分布式能源的发展以目前的模式很难进一步推进,长期盈利性很难保持。小规模的装机形式一定要鼓励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参与。城市建筑的光伏应用可以鼓励居民小区用维修基.金投入,物业公司维护,维修基.金可以获取比银行利息更高的收入。农村发展庭院、屋顶光伏,增加收入。
智能电网使终端与大电网实现互动
互动是智能电网的基本特征之一,它要求用户的参与。国外智能电网对用户参与比较重视,相关的研究成果、技术和产业发展较快。国内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现阶段受到的重视还不够,但也在不断进行尝试和实际项目的推进。最终来看,用户参与是智能电网必不可少的机制和功能。
用户参与增强了电网的可控性,丰富了电网的可控资源。电网可控性增强的受益是深远的。由于增加了可控负荷,相当于增加了电源的备用容量,使电网运行的安全性提高,并为波动、间歇的新能源接入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样重要的是,电网获得了负荷高峰平移的可能性,能够实现移峰填谷,降低峰谷差,降低电网的冗余和备用。
要有效地实现用户参与,就需要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做工作。一方面,要建立起物理的、硬件的平台。包括正确、适当的系统架构设计,系统关键设备的研发和部署。需要结合资源状况,进行不同地区、不同场合下多种典型方案的研究。另一方面,要有健全的政策、机制。为确保与电网双方利益的均衡和社会效益的优化,应设计合理的用户参与互动机制,使用户在参与负荷控制的过程中,保持便利性与舒适性,并获得节能的效果和效益。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的工作应该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更多相关的库存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