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联系人:谢进()

联系手机:13662551001

固定电话:23089881

企业邮箱:2625276636@qq.com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勒克斯之家上看到的,谢谢!

今日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
勒克斯之家资讯
    对2011年光伏企业的反思
    发布者:corbett  发布时间:2012-05-04 16:03:03  访问次数:222

    文/红炜,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

            2011年过去了,这一年对光伏企业来说,是在大喜大悲中度过的,现在好过的不好过的都值得好好反思。我们为没能渡过难关的企业感到遗憾,但更为渡过了难关却未思考的企业深感遗憾。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反思,笔者也有自己的反思。

            反思之一

            行业的两个特性决定企业成败。光伏发电属能源行业,是快速增长的规模经济。一般的消费经济,只要有独到的技术,资金投入就可以是少量的,生存时间也会有5年甚至是10年以上的时间,然而,光伏行业就没那么乐观,即使有非常独到的技术,但是如果没有巨量的原始资本和增量资本,如果再没有正确的发展战略,大多情况下,市场只会勉强给企业三年左右的生存时间,不是“一将成名”就是“万骨枯”。对此,“保利协鑫”就是最好的说明:2006年投资70亿元人民币、年产3000吨进入多晶硅产业,2009年“蛇吞象”的动员263亿元港币反向收购上市,2012年将以极低的生产成本、6.5万吨多晶硅和8GW硅片的产能成为世界第一,独步江湖。这就是能源行业的特性和魅力, 这就要求行业的每一位进入者,必须对这个行业的特性要有清醒的认识。什么是这个行业当前的特性?笔者整理的两句话谨供各位读者参考:“吃政策的饭”、“做烧钱的买卖”。第一句话说的是没有政策就没有光伏。中国的光伏企业过去靠的是国外政策,现在国外、国内政策都要靠,必须关注政策,靠政策生存,靠政策发展。第二句说的是在光伏行业成熟之前,有钱的进来,钱少的慎重。对此,去年末施正荣的一句话值得品味:“这个行业不是想做就能做的”。至于多少钱是标准,笔者将在下一段予以解释。

            反思之二

            从现在开始要有进入行业第一方阵的完整融资计划。新能源行业不仅是规模经济,不进则退,而且还是带有垄断性质的规模经济,这个行业向巨型规模化集中的速度比大多数人想的要快,对资金的需求比很多人想的要大。这就是为什么生存了30年的一般企业有10个亿的融资就很多,而只生存不到10年的光伏企业100个亿的融资也嫌少。对自己的企业定位比别人精准,与此相关的融资计划比别人完整、充分是企业在这个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在这个行业,如果企业没有进入前十位的雄心和融资方案,就难有最终胜利的可能。对此,传统能源企业的今天在讲着新能源企业明天的故事,纵观当今世界传统能源行业的规模水平,以《财富》杂志统计的“2010年世界500强”的为例,前十位中能源企业就占了六位!另据统计的“2010年中国500强”中,能源企业雄据前三位,恰好中国能源企业的贡献值也是国家GDP的30%强。在别的行业,企业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市场定位;在能源行业,市场在选择企业的市场定位。2011年光伏市场的变化,告诉企业家们的就是自有资本永远是微不足道的,企业原有的资金动员能力总是那么苍白无力,这是因为市场在选择企业。2011年,世界经济低迷,中国严控货币流动性,光伏行业一边产能严重过剩,一边国内市场不断放大,企业家们只会感觉钱少; 2012年,国家扶持的力度在增加,用资金买产能、买技术、买人才、买市场的机会更在增加,企业家们还会感觉钱少;2015年、2020年国家描绘的光伏市场是5倍、50倍的增长空间,企业家们更会感觉钱少。对此,如果企业家们在进入这个行业的那天没有清晰感悟,那经过了2011年,就一定会有深刻的感悟。愿意在光伏行业继续成就事业的企业家们:请首先确定本企业在行业中的定位,围绕这个定位,要有完整的银行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等持续融资的方案,要有远远优于一般行业的流动资金。

            反思之三

            不要轻易相信表面的市场。2011年,被伤害最多的应该是2009年进入光伏行业的“09后”。相信这些企业的企业家们,过去都是身经百战,几多辉煌,颇有资本的企业家。如果他们输了,一个重要因素应当输在信息收集不完整,战略判断严重有误。经过2008年的光伏市场低迷之后,2009年确实给了繁荣的期许,但那一定是短暂且虚假的繁荣,因为2008年光伏市场就已殖入2011年供过于求的危机基因,当年已经供大于求30%,并有继续放大之势。而2009下半年到2011年上半年光伏市场的繁荣,是建立在全球为挽救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而流动性宽松、安装大国德国、意大利短期加速建设基础上的繁荣,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到2011年中期,供大于求关系变为45%。如果企业只看到繁荣这“一叶”,而未看到2008年光伏市场潜伏严重过剩的“全豹”,怎么可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对此,光伏市场一个最新的故事颇能说明问题:2011年8月,上市公司中利科技动用4.82亿元收购2010年进入光伏行业的腾晖电力51%的股权。由于交易双方为同一实际控制人,涉及关联交易,基于当时光伏市场判断,实际控制人大胆承诺2011年、2012年、2013年经审计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3130万元、26381万元、36625万元,如届时未实现上述目标,实际控制人将以现金方式支付差额。由于光伏市场骤变,今年3月3日中利科技公告因没能完成承诺业绩,实际控制人支付补偿差额259万元。要扭转今后两年可能巨额补偿的局面,前提有两点:未来光伏市场和实际控制人预想的一样好;未来腾晖电力的业绩和实际控制人预想的一样好。那就意味着到2013年,按照5.82%的利润率水平计算,销售额需达到63亿元。对此,如果根据网上搜索企业资料显示的2011年销售预计应为80-100亿元推论,理应不难实现。可是年报公告,腾晖电力2011年实际销售仅为7.6亿元!因此企业不但要明白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更要了解为什么涨的背后原因;要知道在商场上“船小好调头”,可在能源行业没有小船,信息不准,战略判断有误,大船“伤不起”。都知道“英利”总体发展健康,在行业最困难的去年11月还宣布誓言:不裁一人。却少有人注意它设有一个不多见的岗位——“首席战略官”。2012年的市场需求,一定比普遍预期的要大,因此,那些还在争取做大、做强的光伏企业家们,建议今后即使没有部门,也一定要有专门的信息收集、战略分析人员。

            反思之四

            垂直一体化值得追求,但要量力而行。在光伏业走专业化还是走垂直一体化发展模式的讨论由来已久,有关问题的回答多种多样。回看世界工业发展史,结论也是各有千秋。是上下通吃取得综合利润,还是剑走偏锋取得专业利润,其实是一个企业根据自身不同条件作出适合自己发展之道的选择问题。2011年的光伏市场,有两个现象值得关注:一个是年初,产业链的利润点在多晶硅原料和电池片生产环节,而年底,随着国内光伏电价的明确,产品价格的大幅下跌,利润点迅速向终端市场的电站建设转移,企业家们投资的侧重点难以追上变化的利润点;一个是综合看不同企业的毛利率,产业链长的普遍优于产业链短的。据此,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行业还没有进入成熟阶段,选择产业链长的方向是值得探讨的,产业链长到何种程度,则必须看企业的资源动员能力。笔者知道一些“09后”,只看到成功企业垂直一体化的优势,却未正确估计市场,过分强调垂直一体化。随着2011年市场突变,国家紧缩银根,造成资金链断裂,2011年市场的短期萎缩本不应伤及筋骨,供血不足却害人不浅,类似情况不乏其例。

            反思之五

            对各地政府招商的话要听更要想。从09年100家迅速膨胀至2011年500家左右光伏产品生产企业,中国光伏的产能上了一个大台阶,各地政府的推波助澜功不可没。光伏行业是规模经济,也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一个地区如果能招商几家光伏企业,这个地区的工业产值,劳动就业人数一定是式增长,这就是许多地区纷纷打出各种优惠条件,吸引光伏企业前往的原因。据说,全国有光伏产业园200个以上。2009年,因为有“新经济”、“高科技”、“政府给地”、“融资给担保”等等新颖的概念和难以抵挡的诱惑,于是就有了“09后”的量产。结果就出现如此现象。结果,2011年光伏企业老板“跑路”的几位代表,好像也是“09后”的代表,更是未加分析而简单听从政府话的代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防止太阳能产业盲目扩张”,就是为了避免类似现象再次发生。在这件事情上,企业家与地方政府的诉求其实有相同也有不同。对于那些真心在光伏事业有所作为的企业家,只有当其各方面实力以及市场支持前提条件成立时,可以和政府诉求重合,否则结果可能适得其反。例如有位企业家就是在自身尚未完全立稳的前提下,被招商至异地准备巨资再建一厂,2011年市场一变,两个项目必将面目全非。顺便说一句:那些借光伏光环利用政府招商,玩“土地-资本-土地…”游戏的企业家,与政府诉求不会重合,从历史经验教训看,这种玩法成功概率也不大。

            反思之六

            在变化的市场中,要有迅速的反应能力。这句话看似简单,应是每一个企业家与生俱来的基本素养;但在过去一年不少光伏企业家发挥失常,受害不浅。2011年光伏市场有两大关键逆转:国际市场的迅速萎缩、受限和国内市场的迅速放大。前者的具体表现是,年初开始的欧洲市场萎缩和年末出现的美国市场“双反”;后者的具体表现是,上半年青海省的“930”政策引发的安装潮和8月1日国家《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的公布,带来成倍增长的国内市场空间。前者在预料之中,而后者在预料之外,事情的变化有突然也有必然。对此,光伏企业家中,有早有预判,已经未雨绸缪的;也有抓住变化,迅速调整市场策略的;还有部分面对变化,始终没有作出反应的。第一类企业的结果是:由于准备充分,从过去100%出口成功调整为国内市场兵分20-30%,胜利分享国内市场果实的同时,减少了当年的亏损幅度;第二类企业的结果是:由于反应迅速,抢占国内市场成功几率大大增加的同时,努力减少了企业年报更为难堪的局面;第三类企业的结果毋庸再述。更为悲催的是,有的企业家比别人醒得早,也起床了,却赶了个晚集。最近一家著名企业爆出亏损十亿美金,而正是这家企业在一年多前就已发出醒世名言:市场严重供过于求。这一结果,令人扼腕,更令人深思。

            从小就知道:聪明的人是从别人的教训中获得知识,不够聪明的人是从自己的教训中获得知识,完全不聪明的人有了教训也得不到知识。正在经历光伏行业残酷整合、努力走向再度辉煌中的企业家们,一定要从2011年的市场中学到点什么。

    来源:中国能源报


来源:中国能源报
免责声明:勒克斯之家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电话:0571-87774297。
0571-87774297